【随笔】手写字练习
友人在社交媒体上,上传了临摹习写钢笔字的片段,配文是一段极为写实的文字:从小字写不好,二十多岁了才来练字。我会心一笑,心想有点意思。
小时候,我有一种莫名的执念——认定“大人”是小孩成长的终极目标,做什么事都以大人为标准,强迫自己拥有赶超自身年龄的本事。六岁上幼儿园那年,老师在作业本上打了颗一笔构成的五角星。那除了是褒奖的象征,于我更是大人与小孩之间静待被跨越的鸿沟,吸引着我跃跃欲试。我默默独自钻研,可六岁的小脑袋无论如何也探寻不出那五角星一笔构成的原理。
某日,一名美术代课老师来到班上,磨蹭了会儿说要教我们画星星。我抑制心中的雀跃,满怀期待地凝视老师粉笔下的每一寸痕迹。她先画出一个三角形,随后再叠上另一个倒立的三角形。一颗雪白的、空洞的六角星,静默地躺在墨绿色的黑板中央。我的心瞬间一沉,犹如千斤重坠落。在那个年纪,我倏然意识到,有些追求终究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。
七岁那年,成功画出五角星后,我又有了新志向。看着老师们笔下线条柔美端正、看似随性下笔却不潦草的字体,再次刷新我对大人的标准。在我当年的认知里,只要是大人,都能写得这般一手好字。经反复研习,终于悟得其中精要,那便是一气呵成完成所有笔画。这显然与五角星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后来我将研习成果试验在一份试卷的姓名栏上。试卷派发回来当天,我交叉着十指,手背托着下颌,眼珠子直勾勾地盯着老师手上的试卷,甜滋滋地幻想老师的各种赞美。
“没写名字的,自己出来认领!”我仿佛见到一道闪电劈下,愣了半晌,才诧异地走向前方。从数份无名氏试卷中,我很快认出自己的字迹,在姓名栏上定睛一看,竟是三团几何曲线,几经端详才看出是我当时“一气呵成”写下的名字。
十多年后倾谈此事,妹妹笑说,七岁的孩子竟有这等心思,简直变态。我说,那叫追求。
经过这件事,我深深体悟成长的每个年龄段都有所局限,尤其在生理上。对于成长,我有了按部就班的信念,深信做好每一个当下,累积每一份尽心的努力,时候到了必将得到应得的回报。
升上小学后的每一年,成堆陌生的生字新词不断涌来。认字、写笔顺、抄写作文,写的字逐年增多。手上握着的铅笔,写着写着,换成俗称“笔芯笔”的自动笔。字写到小学晚期,结构基本成形。甚至惊讶地发现,文章剪报里的生字越来越难找,总要胡乱挑几个已懂的字词充数,向老师交差。当日子如是重复,我逐渐开始模仿心仪的字形。
有人说,90后是经历数码时代与传统时代交替的一代人。我们童年玩的,是老一辈人熟悉的游戏玩具,青春期则被电脑手机网络一点一滴占据。打字渐渐取代了写字,人们从如出一辙的方块字中读取信息,字写得漂亮与否,不再是猜度个人脾性的审美乐趣。
自社交平台崛起的近十年来,人们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生活面貌。秀恩爱、秀身材、秀脸蛋、秀旅游、秀美食,都不在话下。许多人花不少时间和金钱,打卡、找角度和后期修图,就为造就一张万人点赞的“美图”。
在“美照”泛滥,终至审美疲劳的今天,原以为终将被淘汰的手写字,竟变身一种可被“秀”的艺术资本。影视偶像们好看的手写字,在年轻人的仰望中,越发突显其外型以外的个人魅力。或许,这也印证了物以稀为贵是亘古不变的法则。而年轻偶像的影响力,貌似正诱发新一波对手写字的审美热潮。
偶尔照照镜子,看着被标签为“现代年轻人”的自己,全身上下实在没什么可“秀”的,如今唯有一手靠七岁时的信念练就的拖沓字体拿得出手。
虽然成年后,七岁时那个“按部就班,必有回报”的信念,最终被国家制度和现实推翻,差点儿将我的人生观瓦解,但还是感谢执着的自己,成就了一部分小时候想要的模样,至少在习字这一块。唯一遗憾的是,当年没把毛笔字一起练起来。
若说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局限,除了生理,还包括眼界。当年七岁的自己,看漏了环境的不定性因素,还有成人的脆弱。
刊 | 星洲日报《星云》26.05.2020
Comments
Post a Comment